当前位置:APASL-亚太肝脏研究协会年会  » 正文
APASL 2025丨分层管理,精准治疗,助力乙肝清除——纪冬教授团队9项研究结果入选大会
——  作者:    时间:2025-03-29 04:24:55    阅读数: 25

编者按

2025年3月26-30日,第34届亚太肝病研究学会年会(APASL 2025)在北京隆重举行。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纪冬教授团队共9项研究入选,分别聚焦慢性乙型肝炎、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肝癌等领域的临床诊疗热点问题,以“分层管理,精准治疗”为原则,助力乙肝清除,现分享4项报告内容。
 

 

 

研究一

调整抗病毒治疗对低水平病毒血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大会编号:OP0035)

 

研究纳入307例核苷类药物治疗出现低水平病毒血症(low level viremia, LLV)的患者,给予调整抗病毒治疗后随访8年。原发性肝癌通过腹部彩超及AFP进行监测,通过肝脏增强CT或MRI或肝活检进行确诊;肝纤维化进展定义为FIB-4评分增加至少1级(FIB-4<1.45为1级;1.45-3.25为2级,≥3.25为3级)。结果发现82.7%的LLV在调整抗病毒药物后获得了完全病毒学应答(complete virologic response,CVR),8年累积肝癌风险(19.3%)和纤维化进展率(7.5%)均显著低于持续LLV的患者(53.5%和22.6%,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持续的LLV状态(HR:2.623,95%CI:1.315-5.234),年龄大(HR:1.042,95%CI:1.011-1.074,P=0.007)以及PLT低(HR:0.995,95%CI:0.991-0.999,P=0.027)均为肝癌的高危因素(图1)。该研究提示积极的治疗调整对LLV患者实现CVR和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若调整治疗后仍处于LLV状态,需要更加严密的监测HCC和纤维化进展,并且探索更加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案。

 

图1. 调整抗病毒治疗对低水平病毒血症患者预后的影响

左:肝纤维化进展情况;右:肝癌发生率

(源自APASL 2025会议)

 

研究二

谷丙转氨酶正常的年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显著肝损伤的高危因素(大会编号:PP0212)

 

研究纳入883例ALT正常且小于30岁的CHB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肝活检,根据Scheuer评分系统评估肝纤维化(S0-4)和炎症(G0-4),炎症≥G2和/或肝纤维化≥S2被定义为显著肝损伤(SLD)。根据是否存在SLD将患者分为2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8.5%的患者存在SLD,其风险因素为AST≥20U/L(OR=1.841,95%CI:1.225–2.766,P=0.003),PLT≤100×109/L(OR=4.059,95%CI:1.287-12.799,P=0.017)和HBV DNA 2000-2×107 IU/mL(OR=1.601,95%CI: 1.008-2.543,P=0.046)。HBV DNA≥2×107 IU/mL的患者出现显著肝损伤的可能性相对较低(OR=0.424,95%CI:0.239- 0.752,P=0.003),HBeAg是否阳性对SLD没有影响(图2)。此研究提示在正常ALT的年轻CHB患者中,显著肝损伤仍然存在相当大的比例,对于具有高风险因素的患者,无论HBeAg是否为阳性,都应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

 

图2. 正常ALT的年轻CHB患者发生显著肝损伤的高危因素

(源自APASL 2025会议)

 

研究三

HBV增加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患者的肝硬化风险(大会编号:PP0506)

 

此研究分析了合并慢性HBV感染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FLD)患者的肝脏相关不良结局的影响,共回顾性纳入5467例MAFLD患者(符合APASL 2020 MAFLD指南的诊断标准),平均年龄为53.6±13.2岁,其中59.6%为男性。慢性HBV感染率为21.0%,不同年龄组的患病率分别为22.4%(18-44岁)、24.4%(45-64岁)和11.1%(≥65岁;P<0.001)。60%合并HBV的MAFLD患者存在肝硬化,而未合并HBV的患者为12.0%(P<0.001)。双重病因患者的控制衰减参数(CAP)评分较高(251.3±32.4比242.6±31.1,P=0.001),合并肿瘤的比例较高(39.0%比27.2%,P<0.001,表1)。慢性HBV感染使肝硬化风险增加10倍(OR = 10.6,95% CI:9.1-12.3),在调整人口统计学和临床参数后仍然显著(调整后OR=9.8,95%CI:7.8-12.3)。进一步调整CAP评分后,风险降低至2.58(95%CI:1.68-3.97,表2)。此研究强调慢性HBV感染显著增加了MAFLD患者肝硬化及恶性肿瘤的风险,需要加强临床治疗。

 

表1和2. 合并慢性HBV感染对于MAFLD临床不良预后的影响

(源自APASL 2025会议)

 

研究四

肝动脉输注化疗对晚期肝癌合并门静脉肿瘤血栓无进展生存期的影响分析(大会编号:PP1071)

 

此研究分析了不同治疗方式对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晚期肝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的影响,共112例患者,平均年龄55.6±9.0岁,男性占89.3%;67例患者接受肝动脉输注化疗(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HAIC),45例患者接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结果显示,HAIC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为12.0月 ,显著长于TACE的4.8月(P< 0.001)。两组患者客观缓解率(The 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分别为23.9%和2.2%,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分别为50.8%和2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2和0.011)。Cox回归分析显示HAIC治疗(HR 0.26,95%CI:0.15-0.45,P<0.001)和女性(HR 2.95,95% CI:1.35-6.44,P=0.007)为PFS的影响因素(图3)。此研究提示对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晚期肝癌患者而言,HAIC疗效优于TACE。

 

图3. 不同治疗方法对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晚期肝癌生存期的影响

(源自APASL 2025会议)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