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糖尿病和肝脏病是我国常见的慢性病,二者在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疗靶点等多方面存在着相互作用或互为危险因素,共同管理有利于减轻疾病负担。为助力我国糖尿病肝脏病共管事业发展,本刊携手CHESS肝脏健康联盟共同推出“糖肝共管”文献月评专栏,每月分享有关于糖尿病合并肝脏病的疾病机制研究、诊疗进展等相关文献,并邀请国内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文献点评,希望为相关领域专家、研究人员及一线医务工作者开展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帮助。
本期“糖肝共管”文献月评将分享糖尿病及脂肪性肝病相关的6篇临床研究文献。本期特邀点评专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病科黄睿教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科潘修成教授,南京鼓楼医院感染科吴卫华教授。

点评专家

黄睿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肝病科副主任医师。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促进消除病毒性肝炎工作委员会第二届委员。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6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多次受邀在AASLD、EASL、APASL等学术年会进行口头或壁报交流。获2023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2022年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9年欧洲肝病学会青年研究者奖等。主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2项,参与30余项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全球/全国多中心药物临床试验。担任Gut中文版青年编委及Journal of Viral Hepatitis、BMJ Open、Quality of Life Research等SCI期刊审稿专家。参编国家卫健委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获北京大学级教育教学奖励3项。
01
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s)和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肝硬化的预防
Glucagon-Like Peptide 1 Receptor Agonists and 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 Inhibitors and the Prevention of Cirrhosis Among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Richeek Pradhan, Hui Yin, Sally Lu. Diabetes Care. 2025:dc241903.
相较于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为比较GLP-1RAs和SGLT-2抑制剂是否与降低T2DM患者肝硬化和其他不良肝脏结局风险独立相关,研究利用与医院和国家统计数据库链接的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链(U.K. Clinic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link),采用主动对照、新用户方法开展了一项队列研究。结果表明,在英国T2DM患者中,与DPP-4抑制剂相比,GLP-1RAs与较低的T2DM患者肝硬化风险无关。然而,与DPP-4抑制剂相比,SGLT-2抑制剂与较低的肝硬化风险相关。
研究使用倾向评分精细分层加权的Cox比例风险模型计算肝硬化(主要结局)和失代偿性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脏相关死亡率(次要结局)的风险比(HR)和95%CI。在比较25,516例GLP-1RAs使用患者和186,752例DPP-4抑制剂使用患者的队列中,GLP-1RAs与肝硬化发生率(HR:0.90,95%CI:0.68~1.19)和次要结局不相关。在比较33,161例接受SGLT-2抑制剂治疗患者和124,431例接受DPP-4抑制剂治疗患者的另一个队列中,SGLT-2抑制剂与肝硬化发生率降低(HR:0.64, 95%CI:0.46~0.90)和失代偿性肝硬化发生率降低(HR:0.74,95%CI:0.54~1.00)相关,但与肝细胞癌或肝脏相关死亡风险降低无关。
点评
GLP-1RAs和SGLT-2抑制剂作为常用的二、三线降糖药物,在体重和炎症方面的有利作用提示其在预防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的肝脏并发症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作用。这项大规模的基于人群的研究发现,在英国的T2DM患者中:与DPP-4抑制剂相比,使用SGLT-2抑制剂与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的发生风险降低相关,但与肝细胞癌和肝脏相关死亡的风险降低无关。但该研究没有发现与DPP-4抑制剂相比,GLP-1RAs的使用能显著降低肝硬化、肝细胞癌或肝脏相关死亡的风险。
本研究通过使用英国临床实践研究数据库,充分考虑了潜在的混杂因素,如体质量指数、HbA1c和生化指标等。其次,采用DPP-4抑制剂作为活性对照、新用药者的研究设计,有助于减少因纳入既往使用研究药物者而产生的偏倚。第三,该研究采用了诸如滞后期等设计,有效降低了生物潜伏期、检测偏倚和前因性偏倚的潜在影响。
本研究仍存在如下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二)本研究队列1中GLP-1RAs和DPP-4抑制剂组的中位随访时间分别是1.5(0.6-3.3)和1.7(0.5-3.6)年, 队列2中SGLT-2抑制剂和DPP-4抑制剂组的中位随访时间也仅为1.1(0.5-2.3)和1.5(0.5-3.1)年。与病毒性肝炎相比,MASH患者的纤维化进展较慢,平均约需7.1年纤维化才会进展1期,因此如主要终点设为肝硬化,则需要较为长期的随访以充分观察MASH患者的纤维化进展情况。
(三)虽然研究的入排标准中提到,将排除入组前存在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的患者,但是研究并没有详细描述如何评估患者的基线肝纤维化情况。而在本项研究中,组间患者基线的肝纤维化程度是否匹配是影响研究结果的重要因素。如研究能在入组时,通过使用APRI等无创检测方法除外肝纤维化,或者在进行倾向评分匹配(PSM)匹配时考虑APRI等因素,相信研究结论则更为可靠。
(四)无论是本研究还是既往的多个观察性研究均发现与DPP-4抑制剂相比,SGLT-2抑制剂可以降低肝脏结局的发生风险。但证据多为观察性、非随机的,如未来的RCT研究也能同样证实这一结论,那么未来在MASH的治疗中或可考虑开展更多MASH新药与SGLT-2抑制剂的联合治疗的探索。
(五)GLP-1RAs与DPP-4抑制剂组以及SGLT-2抑制剂与DPP-4抑制剂组的基线特征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可能影响药物疗效的因素上,包括体质量指数、糖尿病持续时间、入组年份以及影响MASLD/MASH的背景药物的使用情况,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在英国,GLP-1RAs通常用于糖尿病较晚的阶段,这类患者的MASLD/MASH可能也处于更为严重的阶段,从而影响了GLP-1RAs与DPP-4抑制剂的疗效比较。
02
GLP-1 RAs与MASLD合并T2DM患者的肝脏结局
Glucagon-Like Peptide-1 Receptor Agonists and Liver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MASLD and Type 2 Diabetes.
Kuo CC, Chuang MH, Li CH, et al. Aliment Pharmacol Ther. 2025. doi: 10.1111/apt.18502.
GLP-1 RAs和SGLT-2抑制剂已被证明对MASLD和T2DM患者有长期肝脏获益。然而,尚未对这些疗法进行直接比较。本研究旨在比较GLP-1 RAs和SGLT-2抑制剂在MASLD和T2DM患者中的主要不良肝脏结局(MALOs)。结果表明,在MASLD和T2DM患者中,与SGLT-2抑制剂相比,GLP-1 RAs与更好的远期肝脏预后相关。
研究利用TriNetX研究网络(一个跨国和多机构的数据库),筛选2010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首次接受GLP-1 RA或SGLT-2抑制剂处方的MASLD和T2DM成人患者,采用PSM队列研究对两组患者进行比较。主要结局是MALOs风险,MALOs是由失代偿性肝硬化事件、肝细胞癌和肝移植构成的复合终点。次要结局包括全因死亡率和主要结局的各构成部分。
研究纳入15,176对接受GLP-1 RA或SGLT-2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与SGLT-2抑制剂相比,GLP-1 RAs相关的MALO的校正风险比(aHR)为0.84(95%CI:0.73 ~ 0.97;发病率:88.9/10 000人/年vs. 105.3/10 000人/年),主要原因是失代偿性肝硬化事件减少(aHR:0.83,95%CI:0.71~0.96)。GLP-1 RAs与较低的全因死亡率相关(aHR: 0.84, 95%CI: 0.75~0.94)。
点评
本项大型回顾性队列研究发现在降低与代谢相关的MALOs方面,GLP-1 RAs优于 SGLT-2抑制剂,而获益主要是由于失代偿性肝硬化事件的减少。目前MASH II期临床试验对于GLP-1 RAs在长期肝脏获益方面的结果尚无定论(NCT02970942, NCT03987451),在尚无RCT研究证实包括GLP-1 RAs在内的所有MASH新药可以改善MASH患者的远期肝脏结局的背景下,这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为此提供了有利证据,这也使我们更加期待正在进行的3期临床试验,后者评估了GLP-1 RAs在患有MASH伴F2-3期纤维化的患者中长期肝脏结局的效果(NCT04822181),该研究在2024年的美肝会上公布了72周的中期数据:在ITT分析中,与安慰剂组相比,司美格鲁肽2.4 mg治疗72周使37%的患者达到了纤维化改善不伴有MASH恶化的主要终点,而安慰剂组仅为22.5%(P<0.0001)(NCT04822181)。
该研究虽然是一项回顾性研究,但其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查、诊断编码和实验室编码,准确识别并满足MASLD这一新诊断术语的诊断标准,尤其是对MASLD诊断标准中的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均进行了详细和准确的定义。此外,该研究采用了来自多个国家、多个医疗机构的大型基于人群的数据集,涵盖了包括白人、黑人或非裔美国人、亚洲人、美国印第安人、夏威夷土著以及其他种族群体在内的多样化种群,研究结果更具代表性。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在于:虽然研究者在进行组间匹配时,考虑到了患者的诊断(肝硬化、肝纤维化、MASH)以及AST/ALT水平,以确保组间的不同纤维化水平的患者比例较为平衡。但是,作为一项回顾性研究,由于缺乏组织学证据和影像学检查限制了其准确评估基线肝纤维化程度的能力。而患者基线纤维化程度的组间差异将会对主要终点产生较大的影响。对于此类回顾性研究,在缺乏组织学证据的情况下,建议采用回顾性研究可及的无创评估肝纤维化的指标如APRI等,对患者的基线肝纤维化的程度进行匹配。
此外,虽然本研究的次要终点的设计较为详尽,包含了主要终点的各个组成部分、全因死亡率以及特定的肝硬化失代偿事件,如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肝性脑病和腹水相关并发症。作为MASLD患者十分重要的结局指标之一,肝病相关死亡数据的缺失使得研究者未能充分考虑其在全因死亡中的作用。
点评专家

潘修成教授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感染病科,教授,主任医师。担任江苏省医学会细菌感染和耐药防治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务委员、江苏省感染病学分会新发传染病和感染病学组副组长、全国疑难和重症肝病攻关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整合医学感染预防和控制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医师协会感染病分会委员、徐州市免疫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徐州医科大学附院疑难发热疾病多学科诊疗(MDT)团队负责人,江苏省卫生拔尖人才,江苏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人才。主持“十二五”“十三五”病毒性肝炎重大专项子课题和江苏省临床医学科技攻关项目等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03
伊美格列明对T2DM合并MASLD患者的疗效:一项多中心研究
Efficacy of imeglimi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by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 A multicentre study.
Fukunaga K, Morishita A, Imachi H, et al. Diabetes Obes Metab. 2024. doi: 10.1111/dom.16157.
一项多中心研究旨在评估伊美格列明改善T2DM合并MASLD患者肝功能和纤维化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伊美格列明能有效改善T2DM合并MASLD患者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对肝脏脂肪含量和硬度无明显改变。伊美格列明是一种用于治疗T2DM合并MASLD有前景的治疗药物,其长期疗效和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研究纳入了80例T2DM和MASLD患者,接受或不接受伊美格列明治疗24周,评估糖尿病相关参数的变化,包括HbA1c、空腹血糖、糖蛋白和C肽指数。研究采用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γ-GTP和肝纤维化指标Fib-4指数、FibroScan-AST (FAST)评分监测肝功能,采用FibroScan测量受控衰减参数和振动控制瞬时弹性成像,并进一步评估肝脏脂肪含量和硬度。与对照组相比,伊美格列明治疗组HbA1c水平、空腹血糖和肝脏相关参数(包括AST、ALT和γ-GTP)显著降低。此外,反映肝纤维化和炎症的Fib-4指数和FAST评分在伊美格列明组中显著较低,肝脏脂肪含量和硬度在研究期间保持不变。
点评
伊美格列明是一种适用于T2DM的新型降糖药物,在降血糖同时,能够改善肝脏功能和脂质代谢,但伊美格列明对T2DM合并MASLD的疗效如何尚不清楚。日本香川大学的这项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伊美格列明显著降低了HbA1c、空腹血糖以及肝酶(AST、ALT、γ-GTP)水平,同时改善了肝纤维化指标(Fib-4指数和FAST评分),对肝脏脂肪含量和硬度无明显改变。该研究提示伊美格列明能够有效改善T2DM合并MASLD患者的肝脏炎症和纤维化,为T2DM合并MASLD提供了潜在治疗选择。
本研究的主要局限性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样本量少且为回顾性观察性研究,降低了统计效力及存在选择性偏倚风险;同时研究周期较短,24周的观察期可能不足以评估肝脂肪含量(CAP)和硬度(VCTE)的长期变化;再者,依赖FibroScan等非侵入性指标(如CAP、FAST评分)评估肝脂肪和纤维化,其准确性可能低于肝活检这一金标准;最后,研究人群仅限日本患者,且以轻度至中度肝纤维化为主,结果是否适用于其他种族或严重肝纤维化患者尚不明确。
04
肝脏铁浓度与血糖代谢、前驱糖尿病和T2DM之间的关系:系统综述
Relationship Between Hepatic Iron Concentration and Glycemic Metabolism, Prediabetes, and Type 2 Diabetes: A Systematic Review.
Kirkutyte I, Latunde-Dada GO. Nutr Rev. 2024:nuae197.
最新研究表明,高铁水平(以血清铁蛋白水平表示)与T2DM的发展之间存在潜在联系。然而,肝脏铁浓度(HIC)在T2DM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系统回顾前驱糖尿病和/或诊断为T2DM的人群HIC和/或肝铁过载(HIO)程度的文献,并分析HIC与糖代谢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研究的前驱糖尿病和T2DM人群中,由肝脏铁负荷显示的铁过载程度不同,需要进一步研究来了解铁在T2DM病理中的分布和调控。
研究检索了Medline、PubMed、Embase、CINAHL和Web of Knowledge数据库中1999年至2024年3月以英文发表的研究。本综述遵循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PRISMA)首选条目清单,按照纳入标准进行资料筛选。提取与前驱糖尿病、T2DM和HIO相关的研究特征和生物标志物,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偏倚风险分析。数据根据暴露分层,并根据结局进行亚组分析。提取有关对照组、前驱糖尿病和T2DM人群HIC值的数据,以及HIC或HIO与血糖代谢标志物、前驱糖尿病和T2DM之间的关联估计值。研究包含12项,共纳入4110例研究对象,在前驱糖尿病/T2DM人群中未一致观察到HIO;然而,HIC升高在前驱糖尿病和T2DM人群中很常见,并且在某些情况下与特定血糖标志物的破坏相关。
点评
研究表明血清铁蛋白水平与T2DM的发展有关,但HIC在T2DM中的作用尚不明了。伦敦国王学院的一项研究通过检索多个数据库中在1999年至2024年3月以英文发表的研究,遵循PRISMA指南,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进行偏倚风险分析,并对HIC与不同糖代谢参数的关联进行了分层分析,共筛选了12项研究,涉及4110名参与者。该研究旨在系统回顾HIC与糖代谢、前驱糖尿病及T2DM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HIC升高在前驱糖尿病和T2DM患者中很常见,但HIC与糖代谢标志物的关联并不一致,且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该综述系统整合了HIC与糖代谢异常的证据,揭示了铁超载在T2DM中的潜在作用,但受限于原始研究的异质性和方法学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铁代谢在T2DM发生、发展中的确切作用。
本研究的主要不足之处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原始研究的异质性,如HIC测量方法差异,9项研究使用MRI,3项使用肝活检,不同技术的敏感性和阈值定义导致可比性受限,并且4项研究未明确HIO定义,部分使用“轻度HIO”等主观描述;其次是研究设计的局限性,如(1)12项研究中仅1项为纵向队列,且缺乏基线HIC数据,无法明确HIC与T2DM的因果关系,(2)10项为横断面研究,仅能描述关联,无法排除反向因果关系如高血糖影响铁代谢;再者,偏倚风险未充分控制,如多数研究未调整饮食铁摄入、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SGLT-2抑制剂)等对铁代谢的影响。
点评专家

吴卫华教授
南京鼓楼医院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现任南京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肝病(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志愿者协会委员。长期从事感染性疾病及肝病的临床诊疗、科研及教学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非感染性肝病及发热待查。主持市级及院内课题三项,参与国家及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项,发表SCI10余篇。
05
长期T2DM合并MASLD患者肝纤维化严重程度的无创评估
Noninvasive Assessment of the Severity of Liver Fibrosis in MASLD Patients with Long-Standing Type 2 Diabetes.
Khan F, Dsouza S, Khamis AH, et al. J Gen Intern Med. 2025.
肥胖加重了T2DM和MASLD的相互关系,这在中东地区非常普遍,并影响发病率、死亡率和医疗成本。为评估阿联酋成年T2DM患者MASLD和肝纤维化的严重程度,一项横断面研究使用无创方法评估了一组平均T2DM病程16年的阿联酋成人患者队列(n=546)的MASLD严重程度和纤维化进展。结果表明,这一人群中严重脂肪变性的患病率高达约83%,患病群体以女性为主。这项研究强调了在阿联酋长期T2DM患者中进行MASLD常规筛查的必要性。
点评
这是一项在阿联酋进行的首个关于糖尿病合并MASLD的大规模研究,旨在确定长期T2DM患者中合并该疾病的负担程度,以期改善无创诊断和未来的管理策略。该研究中亮点为对546名平均糖尿病病程为 15.45(±8)年的长期患T2DM的阿联酋患者使用无创方法进行了肝脏脂肪变性及肝纤维化程度采用无创方法筛查。使用肝脂肪变性指数(HSI)评估脂肪肝浸润,以纤维化-4指数(FIB-4)和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评估纤维化。其中随机抽取108例患者应用FibroScan测量受控衰减参数(CAP)和肝脏硬度值(LSM)。结果显示中度至重度的脂肪变性比例极高,且随着体质指数(BMI)的增加,脂肪变性的比例也相应增加。女性患者肝脂肪变性更严重,她们的年龄更大,BMI也高于中度或无明显纤维化的患者。她们的血清肝酶水平也更高,并且更容易出现与年龄相关的肾功能变化。
该研究也比较了FIB-4及APRI两种无创肝纤维评估方法,两种方法在约2.5%的患者中均检测到显著的肝纤维化。然而APRI在检测中度纤维化(1.5%)方面似乎比 FIB-4指数(25.5%)更严格。且随着BMI的升高,进展期肝纤维化比例也相应增加。CAP与LSM 显示显著相关,显示CAP与LSM具有的相同的潜在病理生理学机制。
该研究中显示弹性成像测量的LSM与FIB-4指数和APRI显著相关。总体而言,合并MASLD患者BMI较高、血脂异常和肾功能障碍较显著。出现中度/重度纤维化患者年龄较大、BMI较高,且T2DM诊断年龄大于轻度或无纤维化患者。随着BMI的增加,患MASH 的风险也随之增加。BMI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表明受肥胖症负面影响的阿联酋人口患慢性肝病的风险很高。然而,似乎在患有长期T2DM的患者中,血糖稳态的控制,例如空腹血糖和HbA1c水平,不再与MASLD的严重程度相关。脂肪变性和纤维化的严重程度也不受年龄和T2DM病程的影响,但需除外FibroScan检测到的纤维化严重程度。
该研究也显示在合并患有MASLD的患者中,AST或ALT升高的比例较低,同时在患有肝纤维化的患者中,AST或ALT升高的比例也较低。这表明仅AST/ALT正常不能排除对长期T2DM人群中MASLD的筛查。
综上所述,因为长期患T2DM人群中严重脂肪变性的高患病率,该研究强调了在阿联酋该疾病患者中常规筛查MASLD的必要性,采用无创成像技术(例如,瞬态弹性成像)和NIT(例如,FIB-4和APRI),对患有T2DM的患者来说是一个重大益处。可以快速评估大量患者,并可靠地筛查出高比例患有MASLD的进展期纤维化的患者,从而使肝活检能够更有效的采用。这些无创方法不仅为T2DM患者和医疗保健系统提供了快速且经济的益处,而且可以通过无创方法定期监测疾病进展。不仅在基线时,而且在每次定期评估FIB-4指数和APRI时,均有助于提高进展期纤维化的预测能力。
06
振动控制瞬时弹性成像参数变化对T2DM和MASLD患者肝脏、心血管和死亡率结局的预后价值:里约热内卢T2DM队列
Prognostic value of changes in vibration-controlled transient elastography parameters for liver, cardiovascular and mortality outcomes in individual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steatotic liver disease:The Rio de Janeiro type 2 diabetes cohort.
Leite NC, Villela-Nogueira CA, Santos LV, et al.Diabetes Obes Metab. 2025.
振动控制瞬时弹性成像(VCTE)参数,肝脏硬度测量(LSM)和受控衰减参数(CAP)的变化对T2DM和MASLD患者预后的重要性尚不清楚。一项前瞻性研究纳入288例患者,间隔至少2年进行2次VCTE检查,计算LSM和CAP的相对变化百分比。结果表明,VCTE参数变化、LSM增加和CAP降低可为T2DM合并MASLD患者的不良肝脏、心血管和死亡结局提供预后信息。
研究结局包括任何肝脏相关事件(LREs)、心血管事件(CVEs)和全因死亡率。针对肝脏和心脏代谢因素进行校正的多变量Cox分析评估了VCTE参数变化[作为连续变量和二分变量(LSM增加>15%和CAP减少>10%)]与结局之间的关联。研究中位随访6年,共发生LREs 22例,CVEs 28例,全因死亡37例。对于LREs,基线LSM是最强的预测因素,但LSM的增加进一步增加了预后价值(HR:1.5,1.0~2.1,增加1个SD)。LSM增加(HR:1.7,1.3~2.3)和CAP降低(HR:1.5,1.0~2.3,下降1个SD)是CVEs的显著预测因素。对于全因死亡率,基线CAP是保护性预测因素。根据LSM和CAP变化进行亚组分析,LSM增加和CAP降低的亚组发生CVEs(HR:5.3,1.4~19.6)和全因死亡(HR:3.4,1.2~9.6)的风险最高。LSM增加而CAP未降低的亚组发生LREs的风险最高(HR:3.5,0.9~12.9)。
点评
这是一项针对巴西T2DM人群的纵向前瞻性队列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6年,该研究首次系统评估了T2DM合并MASLD的人群VCTE动态参数(LSM和CAP)对LREs、CVEs的发生和死亡结局的预测价值。
该研究采用动态监测与长期随访结合,研究通过两次VCTE检查(间隔至少2年)评估LSM和CAP的动态变化,并结合中位6年的长期随访数据,揭示了这些变化与不良结局的关联。这种动态监测方法比单次基线评估更具临床意义。
该研究进行了时间事件多变量Cox分析,并逐步增加统计调整水平:模型1调整了年龄、性别、基线LSM或CAP,以及瞬时弹性成像检查之间的时间间隔;模型2进一步调整了其他潜在混杂因素(体质指数、动脉高血压、既往心血管疾病、血清HbA1c、HDL-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肌酐,以及他汀类药物和胰岛素的使用);模型3进一步调整了PNPLA3和TM6FS2基因型(两种最广泛研究的与肝脏脂肪变性/纤维化相关的常见遗传变异)。该研究亮点在于模型3可被看成是对遗传多态性在VCTE变化与不良结局之间关联(如果存在)的潜在中介作用的探索性分析,其控制了PNPLA3和TM6SF2基因多态性,显示较高的基线CAP的保护作用和CAP降低对心血管风险的危害作用,以及基线LSM和LSM增加对LREs的危害作用,均与PNPLA3和TM6FS2的遗传背景无关。
该研究的关键结果为:除了基线LSM外,LSM的相对增加进一步有助于预测长期LRE的发生,特别是在未针对基因多态性进行调整的模型中。LSM的相对增加和CAP的相对减少,两者相互独立,都与更高的CVE发生率密切相关。当根据LSM和CAP的组合变化分析四个亚组时,同时经历LSM升高和CAP降低的亚组具有最高的CVE发生率和全因死亡风险,而LSM升高但CAP未降低的亚组则呈现出最高的LRE风险。
该研究主要局限性在于缺乏纵向活检数据,而纵向活检数据仍然是评估肝脏组织学的金标准。
总之该研究通过动态VCTE监测,揭示了LSM和CAP变化在T2DM合并MASLD患者中的独立预后价值,为临床风险分层和干预提供了重要依据。其先进性和创新性体现在动态监测、多维度结局分析及遗传独立性验证上,为非侵入性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依据,但仍需在更大规模、多样化人群中进行进一步验证。
*主编:李婕、祁小龙
*执行编辑:靳睿 芮法娟 付丽云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