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stroenterology丨朱传龙教授:一例男性长期肝功能异常罕见病因的分析
——  作者:    时间:2024-09-04     阅读数: 10

2024年8月27日,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朱传龙教授团队在消化领域权威杂志Gastroenterology的Electronic Gastro Curbside Consult栏目在线发表了一篇罕见病例的个案报道——SLC10A1基因纯合突变所致高胆汁酸血症引起的肝功能损伤。南京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代子行为第一作者,朱传龙教授为通讯作者。

 

 

已报道的SLC10A1基因致病突变位点有三个,其中c.800C>T(p.Ser267Phe)是我国发病率最高的突变位点,能显著降低SLC10A1基因转录翻译的蛋白——钠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的表达量,进而影响胆汁酸代谢。成人发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而儿童发病可能会出现黄疸、发育不良等症状。该病通过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由于只能通过胆汁酸持续增高和基因检测的方法确诊,因此很容易误诊漏诊。

 

患者为29岁的青年男性,于2015年体检时发现肝功能异常,因无任何临床表现,而未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在2021年因“发现肝功能异常7年,乏力伴纳差1月”入外院治疗,乙肝“两对半”及免疫三项正常;甲肝、戊肝抗体阴性。超声提示肝胆胰无明显异常。经熊去氧胆酸保肝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但胆汁酸含量持高不下。2022年6月14号因肝功能异常再次入院,肝穿病理结果显示无明显异常(图1),仍保肝治疗,但是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仍未明确。患者9年来的肝功能变化如表1所示。

 

图1.肝活检苏木精和伊红染色(左:放大200倍;右:放大400倍)

(源自文献)

 

表1. 患者20~29岁的肝功能变化

(源自文献)

 

2023年12月,患者在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科就诊,在排除肝炎病毒感染、脂肪肝、药物性和酒精性肝损后,朱传龙教授团队对患者进行代谢性肝病的基因检测,发现SLC10A1基因c.800C>T位点的纯合突变,患者父母的基因检测也发现了基因同样位点的杂合突变(图2),而患者父母并未发病,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规律。

 

图2. 患者父母的sanger测序显示存在c.800C>T突变位点

(源自文献)

 

朱传龙教授团队进一步对患者的肝穿组织进行荧光染色,发现NTCP表达显著降低(图3)。高胆汁酸血症对肝细胞有持续毒性,长期胆汁酸增加可引起肝功能异常。最终该患者被诊断为NTCP缺陷引起的高胆汁酸血症。

 

图3. 蓝色荧光表示细胞核,红色荧光表示NTCP

(源自文献)

 

胆汁酸循环主要由三个过程组成:循环胆汁酸进入肝细胞,肝细胞中的胆汁酸分泌入胆管,随胆汁入肠道后经门静脉回流。此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出现异常,均会导致胆汁酸循环出现异常,进而出现临床症状(图4)。

 

图4. 胆汁酸的肠肝循环

(源自文献)

 

朱传龙教授表示,该病例的特殊之处在于,患者于新生儿时期并未出现任何症状,而在成年期发病,表现为肝功能的异常和胆汁酸含量增加。基因检测能准确定位其突变的基因和位点,必要时结合相应检测表达的实验验证,能进一步明确诊断。

 

参考文献:Dai Z, Li Y, Zhu C. A Rare Cause of liver injury in an adult. Gastroenterology.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24. doi:10.1053/j.gastro.2024.08.020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