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丨18岁花季少女肝纤维化的罕见病因,竟是遗传病?
——  作者:    时间:2022-10-10     阅读数: 94

编者按
 
肝纤维化的病因有很多,临床上比较多见于病毒性肝炎、酒精肝、脂肪肝、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022年9月22日,Gastroenterology杂志在线发表了一篇来自朱传龙教授团队的非常“特殊的”肝纤维化病例报道,上述病因一一避开。下面,让我们随着该团队(刘瑞,代子行,朱传龙)一起顺藤摸瓜,揪出罕见肝纤维化背后的“真相”。
 

文章发表封图[1]
(DOI: 10.1053/j.gastro.2022.09.019)
 
病历概述
 
小鱼(化名)最近有些烦恼,本处于18岁花季青春的她却备受慢性肝病的困扰。两年前,她因严重血小板减少、门静脉高压和侧支血管形成而入院接受脾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显示慢性充血性脾肿大。目前伴有肝硬化,一直使用水飞蓟宾药物治疗。近日,她来到海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感染病及热带病科,接受进一步治疗。
 
入院时小鱼未见明显肝病临床表现。之后,小鱼接受了各项常规检查,已完善诊断。
 
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指标支持脾脏切除,凝血功能未见异常结果;生化检查结果显示轻度肝功能障碍,肾功能正常(见表1)。抗核抗体、自身免疫抗体或肝炎病毒相关指标均为阴性,自身免疫性肝病检测结果也呈阴性。
 
表1. 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
 
影像学检查:增强CT结果显示,肝门区门静脉有多个开放的侧支循环和分支扩张,提示门静脉高压症可能;肝左、右和尾状叶伴有增生。冠状位增强CT发现,肝内和肝外胆管柱状扩张(图1)。患者伴有双侧多发性肾囊肿。
 
图1. 增强CT扫描结果
 
病理检查:行经皮肝活检结果显示,门静脉面积增大,纤维间隔宽,少量小叶间静脉高度扩张,各种形状的小胆管数量明显增加。未见明显的脂肪变性和胆汁淤积,小胆管周围有不同数量的纤维化形成。肝细胞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68(+),Kupffer细胞较少,CK7免疫染色提示胆管增生存在(图2)。
 
图2. 行经皮肝活检病理结果
 
看完上述检查结果,我们不禁要问,小鱼为青年女性,没有饮酒史和药物损伤,也未发现病毒感染和胆汁淤积,那么发生肝纤维化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病例分析
 
小鱼的CECT结果提示肝硬化、胆管扩张和多发性肾囊肿可能,而实验室检查也证实了上述诊断。医生在排除了病毒感染、胆汁淤积等肝纤维化常见病因后,考虑先天性肝纤维化(CHF)的可能。但由于CHF多见于新生儿,因此进一步通过诊断“金”标准肝活检确诊。而小鱼的病理结果特征为:门静脉区大量纤维化,胆管增生与CHF一致,遂可初步诊断。
 
CHF是一种罕见的与胆管板畸形相关的肝内胆管遗传发育障碍疾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或漏诊,因此还需进行鉴别诊断。文献显示,CHF常合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DPKD)、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多囊肾病(ARPKD)和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Caroli病)[2]。经分析,小鱼影像学结果显示肝内胆管呈柱状扩张而非囊性扩张,可排除Caroli病,同时肾脏CT成像符合PKD的诊断。
 
此外,对于遗传性疾病还需进行基因检测,以确定患者突变类型,进一步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遗传分析结果显示,小鱼体内疾病相关基因PKHD1有两种不同的突变,即复合杂合突变,包括父系遗传突变(c.3629-6C >G)和母系遗传突变(c.5117T>A,p.V1706D)(图3) 。除患者外,所有家系表型均为阴性,提示本病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规律,排除了ADPKD的可能性。此外,除PKHD1外,其他导致CHF的基因突变(包括ZFYVE19、NPHP3)结果均为阴性。
 
图3. 遗传分析结果 A) 父系遗传突变 B) 母系遗传突变
 
诊断结果:PKHD1复合杂合突变引起的先天性肝纤维化伴多囊肾病。
 
病例讨论
 
CHF是1961年被首次发现命名的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为一种罕见的、与胆管板畸形相关的肝内胆管遗传发育障碍疾病,临床表现与肝硬化有相似之处,需肝穿活检明确诊断,在临床中常被漏诊和误诊。大多数CHF和ARPKD诊断发生在新生儿期,估计患病率为1/20000活产婴儿[3]。因此,本病例为青年女性,较为罕见。
 
PKHD1编码定位于初级纤毛/基体的纤维囊蛋白,其突变可引起PKD和导管板畸形(DPM)。本病例发现的两种新突变位置(包括错义和非规范剪接位点变异),此前均未在文献中报道过。与仅有一个基因突变的家庭相比,该患者存在两个不同遗传位点的复合杂合变异引起的遗传状况,这提示需要进一步研究多类型基因变异的相互作用。
 
文章作者强调,为了提高CHF诊断的准确性,尤其是对于新生儿时期未发病的病例,临床上应重视患者在青少年时期所显露出来的异常征象。同时,除了已报道的PKHD1基因突变外,其他罕见的基因突变,甚至复合杂合突变也可能引起类似的临床表现[4],这都需要研究人员重点关注。
 
参考文献:
 
1. Liu R, Dai Z, Zhu C, A Rare Cause of Liver Fibrosis in an Adolescents Female, Gastroenterology. 2022 Sep 22;S0016-5085(22)01075-7.
 
2. Hasbaoui BE, Rifai Z, Saghir S, et al. Congenital hepatic fibrosis: case report and review of literature. Pan Afr Med J. 2021; 38:188.
 
3. Turkbey B, Ocak I, Daryanani K, et al. Autosomal recessive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and congenital hepatic fibrosis (ARPKD/CHF). Pediatr Radiol. 2009;39(2):100-11.
 
4. Xiao FF, Wang YZ, Dong F, Li XL, et al. Congenital hepatic fibrosis in a young boy with congenital hypothyroidism: A case report. World J Clin Cases. 2021;9(6):1475-1482.
 
 
专家简介
 
朱传龙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感染科科主任
 
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特聘教授
 
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炎学组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学术秘书
 
江苏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
 
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
 
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26篇。
 
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等省部级奖6次,授权发明专利4项。
 
主持完成课题15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美国Gilead肝病基金1项等,参与国家“十二五”、“十三五”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
 
 
声明: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了解最新医药资讯参考使用,不代表本平台观点。该信息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果该信息被用于资讯以外的目的,本站及作者不承担相关责任。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