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EASL-欧洲肝脏研究协会年会  » 正文
EASL2022丨李君教授团队:慢加急性肝衰竭治疗新思路!发现ETS2新靶标
——  作者:    时间:2022-07-05 01:35:07    阅读数: 119

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起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早期诊断和预警预后对临床及早救治、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李君教授团队牵头全国多中心、前瞻性、大队列研究,建立了适合中国乙肝人群的慢加急性肝衰竭诊断标准(COSSH-ACLF)及预后分层评估模型(COSSH-ACLFs)[1,2],并基于组学数据揭示了病毒激活引起的免疫代谢失衡是HBV-ACLF进展的核心机制[3],在国内外同行中得到了广泛认可和研究验证。
 
在第57届欧洲肝病研究学会年会(EASL2022)暨2022年国际肝脏大会TM(ILC 2022)上,李君教授团队报告了一项关于ETS2在ACLF中的作用机制研究(摘要编号:FRI021),结果发现:ETS2可通过降低NF-κB活性缓解HMGB1和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进而缓解肝损伤,为肝衰竭临床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ETS2在慢加急性肝衰竭中的作用机制研究
 
研究方法
 
这项研究收集了50例HBV-ACLF患者,19例慢性肝病患者(CLD)和14例健康人(Normal)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mRNA测序,分析ETS2高表达和低表达患者在预后及生物学功能等方面的差异。
 
为进一步探索ETS2在ACLF中的作用机制,该研究分别通过AAV9-ETS2-shRNA小鼠尾静脉注射敲降ETS2,再利用D-GalN/LPS腹腔注射构建小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及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ETS2敲除的RAW264.7单克隆细胞株,再给予炎症信号通路触发因子HMGB1或LPS干预;从体内外研究系统揭示ETS2在肝衰竭模型中对巨噬细胞炎症的调控作用及分子机制。
 
研究结果
 
ACLF组与慢病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外周血ETS2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且ACLF 2/3级患者中ETS2表达显著高于ACLF 1级患者。28天、90天死亡患者与生存患者相比,外周血ETS2的mRNA表达显著增加(图1)。进一步对ACLF中ETS2高表达和低表达组之间差异基因的功能进行分析,发现ETS2高表达患者固有免疫激活,适应性免疫抑制。
 
 
图1.ETS2在不同人群PBMC中的表达情况
 
动物实验显示,敲降ETS2后构建的肝衰竭模型组与对照组构建的肝衰竭模型组相比,肝功能各项指标升高,肝组织和血清的炎症因子表达显著增加,肝组织炎症浸润和肝细胞坏死显著增加,HMGB1在肝组织的表达显著增加(图2)。
 
图2.敲降ETS2的肝衰竭小鼠ALT、AST表达显著高于未敲降ETS2的肝衰小鼠
 
体外细胞实验显示,分别经HMGB1和LPS刺激后,ETS2敲除的RAW264.7细胞中IL-1β、IL-6等炎症因子表达相比对照细胞刺激后显著上升,进一步检测显示NF-κB p65磷酸化水平上升,入核比例增加。
 
图3.HMGB1和LPS刺激下敲除ETS2的巨噬细胞和对照巨噬细胞IL-1β和IL6表达情况
 
研究结论
 
ETS2是慢加急性肝衰竭中与预后相关的潜在分子标志物。ETS2可通过降低NF-κB活性缓解HMGB1和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进而缓解肝损伤。
 
研究者说
 
乙肝肝衰竭(HBV-ACLF)是在慢性乙型肝炎基础上因各种诱因暴发的急性肝外器官衰竭的复杂综合征,短期病死率高达80%。攻克乙肝肝衰竭高病死率的国际难题,关键在于精准诊治的技术突破和发病机制的理论创新,从而提高早诊预警和有效救治的能力。
 
课题组前期已开展了全国多中心、前瞻性的乙肝肝衰竭大队列研究,创建了适合乙肝肝衰竭诊断的中国标准COSSH-ACLF和预后评分体系,使危重患者的早期精准诊断率提高19%,病死率下降12%;基于多组学分析揭示了乙肝病毒激活引起免疫代谢失衡是乙肝肝衰竭核心发病机制,同时发现了ETS2等一批具有预警预测价值的分子标志物。本研究通过体内外实验证实,ETS2可作为肝衰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通过调控ETS2来改变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免疫反应,为肝衰竭临床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Wu T, et al. Development of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a prognostic score for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Gut. 2018;67:2181-2191.
 
2. Li J, et al.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new prognostic score for 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J Hepatol. 2021;75(5):1104-1115.
 
3. Li J, et al. PBMC transcriptomics identifies immune-metabolism disorder during the development of HBV-ACLF. Gut. 2022 Jan; 71(1): 163-175.
 
 
第一作者
 
何璐璐
 
浙江大学医学院内科学(传染病学)博士研究生,以第一作者在MOL THER-ONCOLYTICS,MOL IMMUNOL 等SCI期刊发表多篇论文。获2019-2020年浙江大学三好研究生、2019-2020年浙江大学优秀研究生称号、2021年浙江大学博士生优秀岗位助学金。
 
 
通讯作者
 
李君
 
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组部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现任浙江大学传染病诊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委员、中国老年病学会干细胞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亚太医学生物免疫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委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面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等国家级课题15项,在Gut、J Hepatol、Hepatology等SCI期刊发表论文60余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
 
往期推荐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