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AASLD-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  » 正文
AASLD超级公开课 | 彭亮教授:慢乙肝治疗最新真实世界动态与临床研究解读
——  作者:    时间:2021-03-31 10:51:40    阅读数: 10

 
编者按:2020年11月13~16日,国际肝病学界年度盛会——美国肝病研究学会年会(AASLD2020)以全程网络会议形式隆重举行,为全球肝病领域临床医生、科研工作者及相关从业人员呈现了更为丰富前沿的临床、基础和转化内容,提供了更为便利深入的学术交流机会。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也是本届AASLD年会的主要讨论领域。“肝愈之道”AASLD特别直播——“AASLD超级公开课”直击大会现场,追踪慢性乙型肝炎的新药研发、真实世界研究、临床热点问题等最新动态。本期超级公开课特别邀请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彭亮教授,解读AASLD年会慢性乙型肝炎领域的多项真实世界研究和临床研究二次分析,剖析丙酚替诺福韦(TAF)等抗病毒药物在临床应用的趋势和现实问题。
 
中国慢乙肝初治或慢性肝衰竭急性发作患者,应用TAF的疗效与安全性
 
彭亮教授首先介绍其团队在本届AASLD年会的两项真实世界研究壁报,第一项研究探索中国慢乙肝初治患者应用TAF/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恩替卡韦(ETV)治疗48周的疗效与安全性,该前瞻性研究共入组116例患者,用药根据患者意愿选择,29例患者为TAF治疗,43例为TDF治疗,44例为TDF治疗[1]。
 
疗效数据显示,TAF/TDF/ETV组患者在治疗48周时HBV DNA检测不到(<20 IU/mL)的比例分别为83.3%、78.1%、78.6%,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图1);三个治疗组HBsAg定量在第48周时均较基线有所下降,但均未实现HBsAg清除。
 
 

 
图1:48周.时各组HBV DNA未检出比例
 
治疗期间患者未接受其他护肝降酶治疗,48周时三组ALT复常率分别为81.5%、79.4%、72.4%,三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反映了三种强效低耐药药物对肝酶复常的效力(见图2);随访期间均未发生药物相关不良事件,48周时TAF组血肌酐及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CG)变化幅度在数值上均相对最小(P>0.05),提示TAF治疗肾脏保护的潜在优势或更明显。
 
 

 
图2.48周时各组ALT复常率
 
第二项壁报为中国HBV相关慢性肝衰竭急性发作(HBV-ACLF)患者应用TAF/TDF/ETV治疗48周的疗效与安全性[2]。在我国仍有大量患者未接受正规抗病毒治疗,因此HBV-ACLF仍为临床中的常见情况。该研究设计与第一项研究类似,同样根据患者意愿选择用药,共13例患者为TAF治疗、16例为TDF治疗、32例为ETV治疗,后续入组仍在继续当中。
 
研究添加治疗48周时患者生存率作为主要终点之一,三组患者生存率分别为69.2%、75.0%和50.0%,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186,见图3);患者HBV DNA降至检测不到的比例分别为83.3%、71.4%和88.9%,组间差异同样无统计学意义。
 
 

 
图3.治疗48周时患者生存率
 
肾功能指标显示,TAF组患者48周时有血清肌酐下降幅度更大的趋势(P=0.114),数值降至基线水平以下,且TAF组eGFR在第12周时即体现显著升高趋势(见图4),最终eGFR较基线变化不大,明显高于TDF、ETV组,后续更长期随访和更多检测结果,或将明确TAF肾功能保护的实际效果和价值。
 
 

 
图4.治疗48周时eGFR较基线变化情况
 
以上两项我国的真实世界研究均显示,用于慢乙肝初治或HBV-ACLF患者时,TAF能够达到与TDF、ETV相似的疗效,且有更好的肝肾功能保护作用。
 
深入剖析临床研究数据,为抗病毒治疗现实问题提供答案
 
TAF用于慢乙肝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主要经临床III期108研究和110研究  确立,此外还有经治患者由TDF换用TAF的临床III期4018研究,对以上研究的数据再分析仍可挖掘许多信息。本届AASLD年会公布了两项对以上三大临床研究数据的再分析研究。
 
第一项为108研究和110研究  中患者基线HBV DNA水平,是否影响TAF/TDF治疗96周时ALT复常率的分析[3]。TAF/TDF在研究双盲阶段的病毒抑制率相似,而在治疗第48、96周时,TAF组根据中心实验室或2018年AASLD标准评价的ALT复常率均显著更优(见图5)。
 
 

 
图5.治疗48/96周时TAF/TDF组ALT复常率
 
在治疗48周时与TDF相比,TAF治疗在高病毒载量(≥8 log10 IU/mL)及中病毒载量(6-7 log10 IU/mL)患者中,ALT复常率显著更高,96周时除以上两组外,TAF治疗在低病毒载量(<5 log10 IU/mL)患者中的ALT复常率也显著更高(见图6)。分析显示TAF治疗是ALT复常的正向预测因子,患者HBeAg阳性,合并糖尿病或脂肪肝是负向预测因子;基线HBV DNA水平会影响TDF治疗下的ALT复常,但不影响TAF治疗下的ALT复常。
 
 

 
图6.患者不同基线HBV DNA水平下的ALT复常率
 
综上所述,对108研究和110研究  近1600名慢乙肝患者的分析显示,TAF治疗的早期ALT复常率显著优于TDF治疗,而在总体人群或TAF治疗人群中,基线HBV DNA水平不影响ALT复常率,结论与中国慢乙肝初治患者的真实世界研究类似。
 
另一项分析则针对4018研究中,患者随食物同服或不同服TAF对疗效与安全性的影响[4]。在研究入组的488例患者中,共162例(33%)不与食物同服TAF,TDF和TAF治疗组各有81例,分析评估了病毒学抑制率、不良事件及实验室检查异常、骨肾安全性指标的差异。
 
分析显示,无论患者是否随食物同服TAF,病毒抑制率均无显著差异(见图7),不良事件或实验室异常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也无明显差异,TAF治疗也均较TDF改善了肌酐清除率和髋/脊柱骨密度,提示TAF是否随食物同服与疗效和安全性的关系很小,但对慢乙肝初治患者仍应尽量按说明书服药,即日常与食物同服。
 
 

 
图7.随食物或不随食物服用TAF的患者间病毒抑制率无差异
 
真实世界中接受TAF治疗的慢乙肝患者特征
 
真实世界研究可提供接受TAF治疗的慢乙肝患者特征,有助于提示TAF的适用群体和获益对象,本届AASLD年会报告了一项中国香港前瞻性、区域性的TAF治疗慢乙肝患者队列研究[5],共入组58例经治慢乙肝患者,患者部分基线特征如图8所示,提示高龄、伴骨肾风险的慢乙肝患者使用TAF比例较高,此外肝脏硬度值(LSM)>6.0kPa的患者共21例,受控衰减参数(CAP)值>248 dB/m的患者同样为21例,疗效及安全性则有待进一步随访。
 
 

 
图8.真实世界中TAF治疗慢乙肝患者特征
 
小结
 
TAF等强效低耐药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优势已得到充分证实,本次AASLD 2020年会上的多项最新研究,证实了我国初治患者、HBV-ACLF等不同患者群体的疗效优势,临床研究数据的再分析也解答了不同HBV DNA水平、是否与食物同服等情况对疗效的影响,相信TAF在我国的应用会进一步推广,让更适合TAF的患者人群尽早实现最优化治疗。
 
参考文献:
 
1.Zhang YQ, et al. AASLD 2020. Abstract 779.
 
2.Zhang YQ, et al. AASLD 2020. Abstract 780.
 
3.Lim Y S, et al. AASLD 2020. Abstract 796.
 
4.Kao J H, et al. AASLD 2020. Abstract 795.
 
5.Liang L Y, et al. AASLD 2020. Abstract 785.
 
专家简介


 
彭 亮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专区主任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主持工作)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新冠隔离病区”主任
 
首届“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
 
首届“中山大学优秀青年教师”
 
广东省预防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感染科医师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病毒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青年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常委
 
肝衰竭的研究与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干细胞治疗与人工肝治疗)
 
慢性肝炎的遗传机制与蛋白机制研究
 
重症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与监护
 
近年来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共同通讯作者”SCI论文20余篇,其中3篇发表于“Hepatology”。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省、部级各项科研基金10余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
 
长按识别二维码
 
可进行TAF医保政策查询

标签: 新知 乙肝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