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APASL-亚太肝脏研究协会年会  » 正文
APASL特邀丨王福生院士:HBV病毒学和免疫学研究进展
——  作者:    时间:2021-03-16 03:49:35    阅读数: 63


目前,全球约有2.57亿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每年约有88.7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疾病,而人体在感染HBV后,会引起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应答,并激发自身免疫反应及免疫调节功能紊乱[1,2],因此,基于HBV病毒学和免疫学的研究一直是临床专家关注和讨论的热点问题。
 
2021亚太肝病研究学会(APASL)年会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在年会期间,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王福生院士应邀在大会第三天进行“Evolution in Understanding of Hepatitis B Virus Virology and Immunology”的主题报告,本期《国际肝病》编辑有幸邀请到王福生院士对该主题内容进行分享,具体如下。
 
 

 
随着越来越多的“根治”丙型肝炎的药物在国内上市,追问乙肝何时治愈的患者也越来越多。乙肝难以根治的免疫学理论基础是什么?
 
目前丙型肝炎药物多采用口服用药,价格便宜、治愈率近100%。乙肝的临床治愈,尤其是成人乙肝,目前抗病毒治疗药物的治愈率约8%左右,其中达到临床治愈的难点主要由于乙型肝炎病毒( HBV)具有病毒大量复制、病毒抗原持续存在、病毒库(cccDNA)存在的三大特点。在抗病毒治疗方面,现有药物可抑制病毒复制,但对cccDNA、HBsAg没有作用。
 
免疫方面,慢乙肝患者体内缺乏HBV特异性免疫应答,特异性CTL和B细胞减少或功能耗竭或功能缺陷等,尤其是在肝脏内环境缺乏抗病毒特异性免疫应答;此外,近期研究表明HBV能够生成和分泌大量病毒抗原,逐渐改变和耗竭HBV特异性T细胞和B细胞的功能,这些综合构成了慢性乙肝难以治愈的免疫学方面的根本原因。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和生物治疗技术的发展,给乙肝的治愈带来了哪些机遇?
 
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乙肝患者的诊治带来很好的技术支撑。依靠大数据技术,医务人员可综合县、市、省级医院等医疗资源,获得患者完整连续的临床治疗数据,及时了解患者情况,即时诊断发现更多的患者,同时增加抗病毒治疗的覆盖率(目前全国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仅为20%,还有80%的患者需要被即时发现和规范治疗);此外可提高患者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
 
生物治疗技术的发展主要针对乙肝难以根治的免疫学理论问题,希望通过该技术的发展和支持,提供可增强慢乙肝患者体内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临床方案。此外,慢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后,达到病毒载量完全被控制、部分患者发生HBeAg血清学转换、HBsAg进一步清除是生物治疗技术应用的重要工作基础。患者持续接受有效抗病毒治疗,再结合细胞免疫治疗等生物治疗新手段,可能为其临床治愈带来机遇。目前这部分工作在国际上已开展临床试验,希望今后3~5年时间能有较好的II~III期临床试验结果,并对提高乙肝治愈率有所帮助。
 
您认为实现乙肝的治愈还需要克服哪些难题?
 
HBV非常“聪明”或者说“狡兔三窟”,这是因为病毒具有大量持续复制、产生大量的表面抗原以及病毒库存在等三个主要特点。从病毒学角度来说,最主要的难题是如何开发有效的药物抑制HBsAg、cccDNA,目前科学家和药厂正在加紧研发,希望能发现相应的新药;从机体免疫学角度来说,如何增强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尤其是特异性免疫直接作用于肝脏部位,在肝脏微环境内发挥免疫作用。最近有研究表明,儿童慢乙肝抗病毒治疗越早,效果越好,研究数据显示1~3岁儿童CHB功能性治愈达70%~80%。可能的机制是由于儿童肝脏较小,体内病毒复制被抑制后,病毒库减少,同时小儿机体免疫系统持续发育完善,有利于抗病毒治疗的临床应答。这对于成人乙肝的临床治愈有一定的启示,克服乙肝难题是有希望的。
 
目前有哪些具有前景的药物可能实现乙肝的功能性治愈?
 
目前的研究围绕抑制或清除病毒表面抗原和cccDNA病毒库两个方面进行,可能具有前景的药物主要有:① small-RNA(小分子RNA)药物,可阻断ccc DNA的合成,该药物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② Hepcludex(Bulevirtide formerly Myrcludex B),阻断HBV进入靶细胞,目前在乙肝中的研究已进入临床试验IIb阶段;③有效抑制HBsAg合成(包括阻断HBsAg的抗体)的药物;④可增强特异性的抗病毒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药物,尤其是B细胞免疫,针对B细胞功能,可产生有效的中和抗体。


 
王福生院士
 
中国科学院院士,主任医师。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感染病医学部主任,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科研攻关专家组专家。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学科评议组专家、国家及军队生物安全专家组专家,全国创新争先奖状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军科技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牵头人,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长期从事感染病的临床诊治、科学研究及生物安全工作,圆满完成2003年抗击SARS、2009年甲流防治、2015年援塞抗埃等多起重大疫情临床救治。擅长病毒性肝炎、艾滋病和疑难危重肝病的临床诊治工作,并结合临床难题开展研究,开拓了疑难肝病和艾滋病等疾病细胞治疗与研究的新方向。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