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APASL-亚太肝脏研究协会年会  » 正文
APASL2019访谈丨五个问题揭秘瘦人脂肪肝
——  作者:    时间:2019-03-13 05:18:40    阅读数: 521


编者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并非肥胖人群的专利,这已经得到了认识。但对于瘦人NAFLD患者,为什么会得脂肪肝?还需要“减肥”吗?应该怎么处理?预后和旁人NAFLD一样吗?要知道正确答案,就来学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范建高教授的权威解析。
 
虽说肥胖患者是脂肪肝的高发人群,但很多脂肪肝患者并不胖,他们的体重指数在正常范围或者仅仅是超重,达不到肥胖标准。对于这类脂肪肝,临床常常会先考虑是否存在酒精或其他病因。而其中确实有一些患者没有饮酒或饮酒过量的情况,也没有感染丙型肝炎病毒或合并其他肝脏疾病,还是应该诊断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发生在体重指数正常的人群的NAFLD被称作瘦人脂肪肝,而发生在体重指数升高但未达到肥胖程度的人群的NAFLD被称作非肥胖脂肪肝。
 
在全面认识瘦人脂肪肝前,有两个误区必须认清:误区一,判断胖瘦只关注体重,而忽略了腰围,更没有关注体脂含量及其分布和骨骼肌减少;误区二,只看到患者当下的体重,忽视了曾经可能的肥胖史。临床有一些所谓的瘦人脂肪肝肝硬化、甚至肝癌患者,就诊时不胖,但其实可能是长期肥胖患者因为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或是肝硬化失代偿,热量负平衡,导致体重下降,甚至达到了正常的范围。这种被动的减重,并不能使肝脏的脂肪变性和相关损伤得到改善。
 
瘦人为什么也会得NAFLD?
 
瘦人脂肪肝和非肥胖脂肪肝——只要是NAFLD,它们的危险因素与见于肥胖人群的NAFLD的危险因素是大同小异的,同样还是因为吃得多、吃得甜、吃得油,饮食不规律,吃太多的夜宵、零食、饮料,最重要的是活动量不够,坐得太久,还可能有肌少症,即骨骼肌质量减少,导致身体中脂肪的比例增加,而体重增加并不显著。当然,不排除少数瘦人脂肪肝是遗传易感。
 
如PNPLA-3基因多态性改变可引起脂肪肝,但患者未必伴有肥胖或胰岛素抵抗。从范建高教授团队以及我国香港等其他研究来看,遗传相关的瘦人脂肪肝的比重不高,所以还是要从后天获得性的因素,也就是说生活方式方面来找原因。
 
有多少瘦人可能得脂肪肝?
 
从普通人群角度看,瘦人得脂肪肝的比例远远低于肥胖人群。但瘦人脂肪肝的患病率随时间推移有所增加,在NAFLD群体中并不少见。脂肪肝患者中体重指数小于23的患者占10%~15%,而非肥胖脂肪肝患者的比例则可能高达50%或40%。
 
瘦人脂肪肝的表现和胖人一样吗?
 
瘦人脂肪肝患者同样可能出现肝脏炎症和损伤,即脂肪性肝炎。但进展性肝纤维化、肝硬化及其并发症的发生率与超重或肥胖脂肪肝患者相比,显著较低。推测瘦人脂肪肝可能是内脏(肝脏)肥胖型NAFLD的早期表现,如果不及时干预,患者将发展成超重、肥胖,同样也可能从单纯性脂肪肝发生为脂肪性肝炎、进展性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和肝癌。
 
治疗——瘦人脂肪肝也“减肥”?
 
在NAFLD的早期阶段,如单纯性脂肪肝以及脂肪性肝炎不伴显著肝纤维化时,改变生活方式是有效的治疗手段,能够逆转NAFLD及轻微的肝脏炎症和损伤。要实现肝脏获益和全身获益,胖人脂肪肝需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使体重下降至少7%至10%,而瘦人脂肪肝可能只需要使体重下降3%~5%,如果是合并肌少症的瘦人脂肪肝个体,通过改变生活方式,体重或许没有变化,但是腰围减少了,肝脏脂肪含量也可下降,甚至可以完全消退。
 
要注意与胖人脂肪肝不同的是,瘦人脂肪肝除对体重下降的幅度要求略低外,在生活方式的改变上侧重也不同。对于主要由于体脂含量过高而导致的脂肪肝,患者原先体重正常或偏瘦,但体重增长过快,这种状态之下控制饮食很重要。但更多的瘦人脂肪肝是因为坐得太久、动的太少,肌肉含量少,此时饮食和运动要齐头并进。从某种意义上讲,瘦人脂肪肝的生活方式改变,对加强运动的要求要更高,获益可能也会更大。
 
瘦人脂肪肝预后好一些么?
 
总体上讲,即使已经发展到脂肪性肝炎阶段,出现转氨酶升高,伴有糖脂代谢紊乱,瘦人脂肪肝患者只要积极改变生活方式,使体重下降、体脂含量降低、骨骼肌含量增加,肌少症得到有效防治,上述情况都可以得到减轻甚至逆转,并且更容易长期维持。来自我国香港的最新研究显示,同样是改变生活方式和有效减轻体重,瘦人脂肪肝患者的预后优于胖人脂肪肝患者。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