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AASLD年会上,我国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陈国凤教授、纪冬教授研究团队在大会上共有1个口头发言和2个壁报展示,分别是肝癌早期预警模型的研究、肝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相关研究和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的相关研究,成果丰硕,凸显了其团队在国际上的地位及相关研究的价值。
目前,肝癌在全球肿瘤发病率排名第五位,而死亡率排名第三位,肝癌的医疗负担依然严峻。早期肝癌治疗预后较好,但是临床上肝癌发病隐匿,多数患者发现时已是晚期,治疗手段少、疗效差。因此,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尤为重要。基于肝癌早期的诊疗困难的现状,陈国凤教授和纪冬教授研究团队进行了关于肝癌早期预警模型的研究,并入选为在大会口头报告进行交流。
他们通过临床队列研究发现,甲胎蛋白AFP、肝脏弹性检测和患者年龄是肝癌预警的危险因素,并提出了ALA(A年龄、L肝脏弹性、A甲胎蛋白)肝癌预警模型。这一模型的优势在于三个指标是无创的指标,临床上容易获得。同时,ALA模型对肝癌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准确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和83%,明显要优于甲胎蛋白单独使用的诊断性能。通过这些指标的联合,可以筛选出肝癌高风险的人群,以便对高危人群进行进一步检查,从而提高诊断和治疗的效果。
纪冬教授做口头报告
纪冬教授介绍:“ALA模型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较高。例如,我们在临床上遇到肝脏有结节或者AFP稍微升高的患者,由于核磁共振检查的等待时间较长且经济负担重,临床医生可以先通过ALA模型对病人进行风险评估,高危人群再进一步检查,而低风险人群只需要定期复查,这样可以有效节省病人和医疗负担。”
谈及肝癌目前治疗现状,纪冬教授表示,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有逐年提高的趋势,因此对于肝癌的诊治需要更加谨慎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目前肝癌的治疗手段较多,有手术治疗、微创介入治疗,此外还涌现出肿瘤免疫治疗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等。未来,肝癌的诊断及治疗需要内科、外科、介入科等多学科协作与会诊,根据病人的经济和病情评估,决定相应的治疗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