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论坛精华重现,带您领略大家风采
——  作者:    时间:2018-07-28     阅读数: 174

昨天,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第十五次全国年会的院士论坛上,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工程院庄辉院士、浙江大学附属浙江第一医院、中国工程院李兰娟院士和中国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高福院士三位大家以最权威的眼光和最精准的掌控,给与会者介绍了我国感染病学的几个大问题。报告精华概括如下。
 
中国病毒性肝炎的现状和挑战——看到成绩,牢记使命
庄辉院士
 
中国病毒性肝炎的现状和挑战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在这次会议上,庄辉院士给我们带来了翔实的最新流行病学统计数据。
 
总体上讲,中国大陆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仍然沉重。2015/2016年我国大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病例数合计约有9600万例,占全球病毒性肝病患者的26.23%。其中慢性乙肝病例约8600万,丙肝患者约1000万。
 
甲肝方面,随着甲肝减毒疫苗和灭活疫苗上市、纳入国家EPI等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我国甲肝新发病例大幅下降,2017年仅报告1.9万例,再创历年新低。
 
乙肝方面,随着乙肝疫苗的上市和纳入免疫规划,我国出生队列HBsAg流行率大幅下降,现在中国大陆一般人群HBsAg流行率已降至中流行水平。2018年模型推算为6.1%,估计2030年可降到3.0%左右,流行强度接近低水平。
丙肝方面,1992年,我国抗-HCV抗体阳性率约3.2%,估计有4000万例丙肝患者。随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防止HCV经血传播的措施,HCV流行率开始下降。目前根据计算,我国约有1000万例HCV感染者。约占全球丙肝患者的1/7。另一方面,丙肝报告病例数上升,2017年报告了24万例。另外,我国丙型肝炎患者的基因型多样,各地主要流行基因型还存在一定差异,但总体上以基因1b型为主,有文献报告52.18%,其次为2a型,占28.69%。
 
丁肝方面,我国大陆丁肝流行数据比较欠缺,估计属很低流行水平。HBV合并感染HDV者的病情严重,容易发展成肝硬化和肝癌。
戊肝方面,2017年我国报告戊肝发病数29014例,略高于前几年,发病者以男性居多,多见于中老年人。
 
庄院士指出,由于疫苗预防、卫生设施改善、公众认知水平提高,病毒性肝炎发病明显减少,但慢性乙肝和丙肝存量较大,诊断率和治疗率,亟待进一步提高。应加强对高危人群HBV/HCV的筛查、诊断、治疗和监测,减少慢性乙肝/并肝的发生和死亡,达到WHO提出的“于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作为严重的公共卫生威胁”的宏伟目标。
 
人体微生态与感染性疾病——超级个体和谐向前迈进
李兰娟院士
 
微生态是人类适应环境生存、健康、遗传、疾病和衰老的主导者之一,而且是药物代谢、微生物耐药的重要载体。李兰娟院士首先给微生态与健康疾病研究定性,她认为这是实现“健康中国”的必由之路。事实上,人体微生态研究计划在全球都高度受重视,多国开展了重大课题加以研究。
 
李院士从人体微生态研究进展、人体微生态与感染性疾病以及微生态试剂干预与防治三个方面展开了报告。
 
有观点认为,人体微生物和人体基因组组成一个超级个体(superorganism),共同参与行使人体正常功能。人体微生物的数量是人细胞数量的十倍,编码的基因数量是人体基因的一百倍之多。人体的正常菌群种类有千余种,重约1.5 kg,大多定植于肠道。正常肠道微生态主要的生理功能是肠道屏障作用和定植抗力,同时还有重要的免疫调节功能、营养作用、降血氨、降低胆固醇,与衰老有关等。抗生素、肿瘤放化疗,感染,外伤,手术,年龄与饮食,生活方式,分娩及喂养方式等多种因素都可能改变肠道正常菌群。
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治疗新策略包括:抗生素,直接抑制有害菌生长;益生菌,保持肠道屏障;益生元,促进益生菌的生长和活性;粪菌移植,恢复健康的肠道微生态;Toll样受体调节剂,调节肠道菌群相关的免疫。这些策略能降低疾病发生的风险、减轻已有疾病的病情、防止疾病的复发。针对微生物群的疗法在非酒精性脂肪肝、肝性脑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癌等多种疾病领域都有研究开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果。
中国传染病防控的形势和挑战——相信疫苗的力量
高福院士
 
2018年7月底,“长春长生生物疫苗事件”曝光,一时间舆论上充斥着针对疫苗在防控传染病中的作用的不理性怀疑。高福院士表示,有必要从科学的角度讨论一下。
 
当前,包括中国在内,全球面临着严峻的传染病防控形势,除新发、突发传染病外,还有再发传染病,以及过去控制良好的传染病死灰复燃。高福院士表示,面临数量众多、变化多端的传染病,作为人类,只需要做好两件事。
 
第一,加强疾病监测、早诊断早干预,不仅临床医生心中要有相应的科学思维,从事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的同志也要深入临床,深入现场,找到新的病毒。
 
第二,做好相关基础研究,人类在征服传染病的道路上所取得过的巨大成就,如消灭天花,再如我国5岁以下儿童的HBV感染率只有0.3%,这些成就依靠的是疫苗,而疫苗来自基础研究。现在对许多传染病,如流感、HIV等的认识还有很大欠缺,需要开展大量深入的基础研究工作。
 
谈到本次疫苗事件,高福院士认为事情牵涉了多个方面的利益,但从学术上讲,百白破疾病本身在全球有死灰复燃的趋势,他呼吁大家要有信心,要对医学科学有信心,对疫苗有信心,“一定要知道疫苗可以预防控制传染病”。
 
随后高院士分析了“新发突发传染病究竟是天灾还是人祸”的问题。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大生态圈。生态环境的变化、气候变化都会影响新发突发传染病。“One world, one health”,这个大健康的概念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另外,人类的行为同样会对疾病的流行产生影响。
而在感染性疾病的另一端,病原微生物也在发生变化。高院士以流感病毒、埃博拉病毒、艾滋病病毒的感染机制为例,讲述了病毒为了生存和适应人类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最后,高院士指出,除了做好科技创新外,还应该做好科学教育工作。这次疫苗事件所造成的不良后果部分原因就要归咎于认知不到位,“公众对科学的正确认知非常重要”,高院士总结道。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