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I&CSH2017 | 精彩报告: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中的核心抗体水平
——  作者:    时间:2017-10-15 12:02:55    阅读数: 124


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年会暨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的特邀报告环节,来自厦门大学的夏宁邵教授为我们作了题为“慢性乙肝感染中的核心抗体水平”的精彩报告,着重强调了抗-HBc检测在优化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策略中的重要作用。现整理内容如下。
 
在中华医学会第十八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年会暨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年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年会的特邀报告环节,来自厦门大学的夏宁邵教授为我们作了题为“慢性乙肝感染中的核心抗体水平”的精彩报告,着重强调了抗-HBc检测在优化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策略中的重要作用。现整理内容如下。
 
HBsAg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标志物之一,现有研究证实:在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患者中,停药后的HBsAg水平对预测疾病复发有着重要的作用。停药后HBsAg>1000 IU/mL的患者复发概率大于80%,HBsAg在100~1000 IU/mL的患者复发概率在60%~80%,停药后HBsAg水平<100 IU/mL的患者复发概率则较低。
 
抗-HBc虽然也是慢性乙型肝炎的重要标志物,但由于一直以来我们对抗-HBc都是用的定性检测,对其定量的意义所知甚少。这是由于抗-HBc作为一种高碱性病毒衣壳蛋白很难纯化,所以难以用于抗-HBc含量的定量测定,经过基因改造和受控组装可以获得高纯度的HBcVLP蛋白。夏教授带领团队据此研发的qAnti-HBc化学发光定量检测方法在2017年8月已经获得了CFDA的医疗器械证书,这也意味着抗-HBc的定量检测已正式进入临床应用。
 
夏教授也通过建立队列及借用现有的队列研究对qAnti-HBc在临床中的价值进行了探究。
 
慢性HBV感染自然病史过程中qAnti-HBc的意义
 
在慢性HBV感染自然病史过程中,对抗-HBc的定量检测发现隐匿性乙型肝炎( occult hepatitis B,OHB)感染者的平均qAnti-HBc水平约4倍于既往感染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平均qAnti-HBc水平则约12倍于ALT正常的感染者,这提示了qAnti-HBc与感染状态的密切关系。进一步分析更加证实了这一点,qAnti-HBc与ALT呈纵向正相关,肝炎活动时两者几乎同时升高,其与肝脏炎症/纤维化程度也具有正相关的关系。研究表明,即使在ALT正常的患者中,只要血清qAnti-HBc处于高水平,仍然有很高比例的患者肝脏组织存在中度以上的肝脏炎症(以肝穿病理为标准)。
 
队列研究的证据表明在HBeAg阳性患者中,高水平的qAnti-HBc是HBeAg血清学转换的强预测指标。另有研究在HBeAg阴性患者中也发现了低水平的qAnti-HBc和低水平的HBsAg对高HBsAg阴转的预测作用。这些都证实了自然病程中qAnti-HBc的预测价值。
 
qAnti-HBc对抗病毒治疗应答的预测价值
 
在接受阿德福韦酯和长效干扰素的两个小规模发起队列中,检测及统计结果均证实基线qAnti-HBc较高的患者治疗应答率更高。同时,夏教授团队及多个临床研究团队紧密合作。在其他抗病毒治疗队列中分析了qAnti-HBc的价值。
 
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的104例HBeAg阳性患者长效干扰素治疗队列72周随访研究证实,基线qAnti-HBc比其他基线指标有更强的应答相关性。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的长效干扰素/替比夫定治疗队列显示,基线qAnti-HBc联合HBV DNA/HBsAg水平可以更好地指导治疗应答。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于岩岩教授的5年恩替卡韦治疗队列也证实了基线qAnti-HBc对于抗病毒治疗应答的良好预测作用。
 
总体来说,在慢性乙型肝炎自然病程中qAnti-HBc水平与肝脏炎症程度密切相关,高水平的qAnti-HBc均提示中度以上肝组织炎症的高度可能。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qAnti-HBc水平与HBeAg血清学转换率正相关。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qAnti-HBc水平与HBsAg转阴率负相关。在接受PEG-IFN或是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HBeAg阳性患者中,基线qAnti-HBc高的患者更易实现停药后的治疗应答,基线qAnti-HBc低的患者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应答率极低,应考虑使用PEG-IFN。
 
当然关于qAnti-HBc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例如在HBeAg阴性患者中其有何临床意义,能否作为HBV所致肝脏炎症的特异性指标,在ALT正常CHB患者中又有何指示作用等等,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来解释。
 
特约通讯员: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感染科孙烨、李自强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