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ACSI访谈】王贵强教授: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现状与进展
——  作者:王贵强    时间:2016-07-26     阅读数: 463

  编者按:2016年7月22日,中华医学会第十四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于山东青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召开。本届大会聚焦感染,大师开局,名家演讲,倾情互动,主旨是拓展临床视野,升华临床思维,全面提高临床诊疗能力。其中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与管理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王贵强教授做了关于“慢性乙型肝炎治疗: 从指南到临床实践”的专题报告。本刊在会后特邀王贵强教授进行了专访,现将内容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现状
 
  我国慢性乙型肝炎(CHB)当前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NA)两种。我们现有的临床治疗就是如何应用好这两类药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应。
 
  王贵强教授首先介绍了本届大会上有多项有关干扰素的临床价值和受益等专题报告。首先,研究显示临床上应用干扰素治疗可使部分患者获得持久性应答、甚至HBsAg清除。这是干扰素治疗CHB的一大优势所在,它可以通过免疫调节和抗病毒双重作用,使部分患者达到临床治愈——这也是我国2015年新版指南中所强调的治疗目标。基于干扰素对于HBsAg的清除、HBeAg的转换具有较好的疗效,临床上推荐对于HBeAg阳性、病毒载量不高、ALT较高的CHB初治患者优选干扰素治疗。其次,有关干扰素的治疗我们也应强调停药指征,即在干扰素治疗12~24周期间对其疗效进行评估,对于应答不佳的患者建议停药,改用NA治疗。
 
  另一方面,NA药物作为临床抗病毒药物,其效果明确,可有效降低HBV的复制,且需要长期使用。目前指南推荐NA治疗需达到4年以上。药物的选择上,推荐强效低耐药的药物作为一线首选。
 
  通过上述两种药物的治疗,可使大部分CHB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阻断其向肝硬化、肝癌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新药研发现状
 
  目前能够达到临床治愈的CHB患者比例还较低。其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存在于肝细胞核内的cccDNA,现有的药物治疗对其无任何影响。因此,相对于丙型肝炎可以完全治愈,CHB的治疗仍面临很大的挑战。当前,国内外肝病学者正在努力研发新型治疗CHB的药物,关于新药的研发进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NA新药:新型NA 药物,治疗靶点不变,不仅提高了疗效,不良反应减小,代表药物替诺福韦艾拉酚胺(TAF)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
 
  ②入胞抑制剂:Mycludex B,已进入Ⅱ期临床试验,初步的研究显示其可有效抑制HBV感染肝细胞。
 
  ③ 核衣壳抑制剂:早期的许多新药仍处于临床Ⅰ期的研究,最新的药物不仅是核衣壳装配抑制剂,还可以直接破坏HBV核衣壳,因此具有更高的抗病毒效率。
 
  ④针对病毒蛋白表达的RNA干扰:初步的研究显示可有效降低HBsAg抗原的表达, 机体的免疫机制活化。
 
  ⑤cccDNA靶向药物:目前仍在临床前研究。
 
  ⑥免疫治疗:Toll样受体-7激动剂,可诱导机体的天然免疫,属于非特异免疫。
 
  ⑦治疗性疫苗:目前古巴学者研发的一种治疗性疫苗计划在我国进行Ⅱ、Ⅲ期临床试验。
 
  总之,目前关于CHB新药研发正在蓬勃进展,虽然目前尚未有新药进入临床,但我们相信在十年或者更长时间,CHB治疗将会有所突破。
 
  王教授总结道:“现阶段,我们应立足于现有的治疗药物,最大地发挥其治疗效益,使更多的患者在临床上受益。我们应强调适应证选择的精细化,临床上特别对于ALT正常或者轻度增高的HBV感染者,需要动态的随访和密切的监测。研究发现,该类人群中约20%~30%的患者是需要治疗的,因此临床上应特别重视。”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