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D访谈]聂玉强教授:调节昼夜节律可改善肝脂肪变性及炎症
——  作者:聂玉强    时间:2015-12-04     阅读数: 440

  “2015年脂肪肝高峰论坛暨第六届全国脂肪性肝病学术会议”于2015年11月27~29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顺利召开,会上大会执行主席、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聂玉强教授作了题为“昼夜节律与脂肪肝病”的学术报告,并于会后接受了《国际肝病》前方记者的采访邀请。访谈中,聂玉强教授为我们详细阐述了脂肪肝的定义、发病机制、病因、分类、鉴别诊断,以及目前比较有效的治疗措施,包括昼夜节律调整和减肥手术。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脂肪肝的发病率显著增加。脂肪肝最初是从病理角度进行定义,即肝组织光镜下所见超过30%肝细胞呈脂肪样变、空泡样、发白,肝脏细胞内的脂肪量超过肝脏湿重5%。临床上应用最多的脂肪肝检测手段是B超,但B超的敏感性低,只有当肝脏的脂肪累计超过30%时才能被检测出来,所以容易造成漏诊。
  脂肪肝不同于脂肪性肝炎。脂肪肝可以很多年没有进展,也可以呈进行性发展,其中的发病机制不一样。目前公认的机制是疾病谱样的进展,即先有脂肪肝,后经过一次打击、两次打击、三次打击(脂肪肝的多重打击学说),最后形成脂肪性肝炎。关于脂肪性肝炎的诊断, 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判断指标是血清转氨酶,因为其作为肝炎的诊断标志物比较敏感,但单纯依靠血清转氨酶的高低来判断并不很准确,往往需要进行肝活检。
脂肪肝的类型
  脂肪肝根据病因不同分类,最常见的是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饮酒是最常见的病因,酒精的摄入量对个体的影响可能存在敏感性差异,男女分别有一个判别值,超过这个值,即可以判定为酒精性脂肪肝。由于饮酒本身可以引起全身多种疾病,因此也可以根据其他疾病的临床表现来判断与饮酒的关联程度,以区分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病率相对较低的脂肪肝类型包括遗传性的、脂代谢紊乱的和遗传基因突变的脂肪肝。
鉴别单纯性脂肪肝与脂肪性肝炎
  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都可以合并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也称酒精性肝炎或酒精性肝病,部分病情较重的患者,应根据病因严格戒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定义,除肝脏脂肪变外,还有炎症细胞浸润、气球样变等病理改变。目前尚没有能够直接区分单纯性脂肪肝与脂肪性肝炎的标志物,临床上应用最多的判断指标还是转氨酶,即在脂肪肝基础上,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可以判定为脂肪性肝炎;另外,如果肝活检发现炎症,也可以确诊脂肪性肝炎。
脂肪肝与内脏脂肪过多有关
  内脏脂肪通常指腹腔内脂肪。内脏脂肪过多,即腹型肥胖,除了引起脂肪肝,还与代谢综合征、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痛风、癌症等很多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临床上常通过腹围值来评估腹型脂肪的多少,其评价效能优于体质量指数(BMI)。
生活方式干预、调节生物节律可改善肝脂肪变性及炎症
  脂肪肝是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近年来脂肪肝的发病率急剧上升,这与我们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主要表现在三方面:①饮食因素,摄入的脂肪和蛋白等高热量食物增加了发病风险,进食时机也影响脂肪肝的发生;②精神因素,现代生活节奏紧张忙碌,人们接受的信息更多、精神负担更大;③睡眠因素,睡眠不足增加脂肪肝发生,如长期睡眠减少或慢性剥夺,另外夜间加班光线刺激暴露改变人的生物钟,打乱生物节律,出现“时差综合征”、“社会性时差综合征”,使得睡眠跟自身生物节律不匹配,同时自身能量消耗并不增加,导致脂肪肝的发生。因此,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生物节律的调节,可改善肝脂肪变性及炎症。
减肥手术对严重的脂肪肝有效
  对于接受减肥手术的人群,如果手术成功且无并发症,则脂肪肝、肥胖可以得到缓解,糖尿病可以获得改善。目前在没有好的减肥药的情况下,通过减肥手术可以达到治疗效果,但减肥手术的适应证较窄,通常是针对体重超重、BMI很高的人群,而且手术风险相对较大。
 
大会简介

 
  “2015年脂肪肝高峰论坛暨第六届全国脂肪性肝病学术会议”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承办、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脂肪肝酒精性肝病学组和中国医师协会脂肪肝专家委员会共同协办,于2015年11月27日~29日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圆满召开。
  大会交流内容涵盖脂肪性肝病的多个领域,包括脂肪性肝病的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诊治探讨、自由论文交流、疑难病例讨论等方面,邀请了国内外本领域的专家学者演讲和点评,以展示脂肪性肝病的最新技术和前沿进展。同期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肝病诊疗进展学习班,授予全程参会且考核合格者Ⅰ类学分8分。
  本届大会名誉主席为庄辉、曾民德、李瑜元、魏来、段钟平、陈力元和高斌,会议主席为范建高,共同主席为厉有名、王炳元和陆伦根,执行主席为聂玉强,大会秘书长为周永健和钟碧慧,大会秘书为陈晓明、杜艳蕾、何杰、周有连和沈波。
 
 
 

  “这是第六届全国脂肪性肝病学术会议,前五届分别在上海(第一届和第二届)、沈阳(第三届)、重庆(第四届)和杭州(第五届)召开,参会人数越来越多、大会内容越来越丰富。本届会议强调基础与临床结合,邀请了美国、香港及国内基础研究进行得比较好的专家或学生讲解他们实验室或即将发表的研究结果,为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以更顺利地实现转化;加强与香港的合作,香港在脂肪肝方面的研究是一流的,所以大会邀请了四位香港专家,与内地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强调交流互动,年轻医生、住院医生可以通过微信平台进行点评、提问,会上相关专家对会议遗留问题集中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解答。”
  ——会议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范建高
 
  “大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根据脂肪肝的发展和研究趋势,设置大会议题。过去学会中脂肪肝学组的交流多数偏重于群体流行病学和体重研究,而这次大会提出了很多疑难问题,包括脂肪肝与肥胖、肝硬化、肝细胞癌等的相关性;报告了一些新进展,包括在治疗、发病机制以及指南更新方面的进展。”
  ——执行主席、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聂玉强
 

  《国际肝病》现场采访了曾民德、李瑜元、范建高、王炳元、聂玉强和施军平教授,相关内容于近期陆续推送。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