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SL STC2014]对免疫抑制治疗乙型肝炎患者的管理指南更新
——  作者:廖家杰    时间:2015-02-03 03:11:27    阅读数: 428


  在2014年APASL乙型肝炎专题会议上,香港廖家杰教授结合亚太地区近30多年来对HBV再活动的相关临床研究,做了精彩报告。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应用强的松(龙)治疗,会导致HBV复制增加,肝脏炎症加重;并且已有骨髓移植后发生HBV再活动,导致暴发性肝衰竭的死亡病例报告。免疫抑制治疗导致HBV再活动的发病机制为:在免疫抑制期,HBV复制增加;在免疫恢复期,发生免疫介导的肝损伤。
  对HBV再活动缺少标准化的定义,相关研究多为回顾性,患者的HBV状态等基线特征不完整,随访也不一致。廖家杰教授介绍了最常应用的定义以及2013年AASLD专题会议给出的相关定义。
  HBsAg阳性或阴性患者因各种病情应用不同免疫抑制治疗后,HBV再活动的发生率范围各异,主要风险因素包括血清HBV DNA水平较高和HBeAg阳性等。
  HBsAg阴性、抗-HBs和(或)抗-HBc阳性的患者在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HBV再活动的发生率为4%~50%。一项研究表明,隐匿性HBV感染者应用利妥昔单抗(抗-CD20)后,暴发性乙型肝炎的发生率为20%,风险比高达16.84。荟萃分析计算的比值比升高6倍。因此,FDA对抗-CD20等药物增加了可能导致HBV再活动的黑框警告。此外,应用抗-CD52也可导致HBV再活动。
  对需要免疫抑制治疗的HBV感染者应用预防性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具有合理性,因为已有随机对照试验证实了其预防HBV再活动的疗效。基于临床证据的推荐意见为:在开始免疫抑制治疗之前,应对所有患者进行HBsAg和抗-HBc的筛查;对高危患者给予预防性抗病毒治疗;完成免疫抑制治疗后,继续治疗6个月以上,对于应用利妥昔单抗或者在开始免疫抑制治疗之前血清HBV DNA水平较高的患者,维持治疗的时间应该更长。
  请点击视频,观看廖家杰教授的精彩报告!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