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LD2014]干扰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可防可控,无需过度担心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陈新月教授访谈
——  作者:陈新月    时间:2014-11-27     阅读数: 178

  干扰素的不良反应比较多,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常见不良反应,例如流感样症状、白细胞或血小板等血象的改变,密切观察并妥善处理,一般患者均能耐受。其中,流感样症状能够很快耐受,可能在几次使用干扰素之后就会减轻;而且,流感样症状是一过性、自限性的,也可以使用解热镇痛药以缓解症状。但是血象的变化,例如白细胞、血小板的减少,患者可能无法察觉到,这就要求在治疗的过程中进行定期的检测。白细胞计数2.5×109/L以上、中性粒细胞0.8×109/L以上可以放心治疗,不会导致感染增加;血小板计数在50万以上,一般不会发生严重问题。但是,如果这些指标的数值低于上述临界值,通常要减少药物剂量,极少数的患者会考虑停药。
  当然,对于其他一些少见的不良反应,我们也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监测,例如自身抗体、甲状腺功能和相应的抗体,年龄较大的患者还要注意眼底病变、心脏情况等。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我们可以给予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大部分患者可以坚持完疗程,且其治疗应答率和无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者相近。这部分患者在停药后,我们不仅会随访肝病的情况,而且也会随访甲状腺功能情况,我们发现基线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最终可能只有1/3的患者能够恢复正常;但是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甲状腺功能异常,经过对症处理,在完成了干扰素治疗后随访24周,大约60%的患者甲状腺功能可以恢复正常。
  在临床上,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的情况越来越少。通常我们不会建议患者停药,因为这会影响抗病毒疗效,我们可能会采取减少给药剂量,或者延长治疗间隔,从而能够尽可能保证治疗的效果。
  因此,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大多数是可控可防的,没有必要过于担心不良反应的发生。

发表评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