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TH丨范建高/南月敏/魏来:立足国际,中国方案——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英文版
随着肥胖、代谢综合征和2型糖尿病的流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现已取代慢性乙型肝炎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随着对该病流行病学、诊断和治疗以及自然史的深入研究,我国在NAFLD的认知和诊疗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此,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 更新版)》进行全面修订,今年5月《代谢相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24年版)》在《中华肝脏病杂志》正式发布。
阅读数:57详细阅读>>
2024诺奖丨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与肝脏疾病
北京时间10月7日17:30,202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授予美国科学家维克托·安布罗斯(Victor Ambros)和美国生物学家加里·鲁夫坎(Gary Ruvkun),以表彰他们发现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及其在转录后基因调控中的作用。
阅读数:15详细阅读>>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丨人畜共患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2024年学术年会暨第六届中部肝病与感染学术会议顺利召开
人畜共患传染病和肝病与感染问题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从动物源跨越到人源的传染病,在危及人类生命健康的传染病中,超过70%为人畜共患传染病。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变化和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这些疾病对人畜健康和公共卫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加强人畜共患传染病和肝病与感染性疾病领域的研究和防控是当务之急。基于此,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人畜共患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和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共同主办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重症诊治全国重点实验室2024年学术会议暨第六届中部肝病与感染学术会议(2024 CCIFLDI)”于9月20日至22日在武汉召开。
阅读数:51详细阅读>>
二十载倾心,从空白到引领丨《药物与中毒性肝病(第3版)》正式发布
自2002年起,以陈成伟教授为代表的我国肝脏病学专家团队在姚光弼教授等前辈的引领下,克服重重困难,编写了国内首部《药物与中毒性肝病》专著,填补了国内药物性肝损伤领域的空白。历经两次修订,《药物与中毒性肝病(第3版)》于2024年9月正式出版发行。该书在格局和内容的系统性、高新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均有较大修缮,使其颇具时效性,成为该领域的权威之作,不仅推动了国内药物性肝损伤临床诊治与预防研究的深入发展,还促使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响亮的声音。为深入了解《药物与中毒性肝病(第3版)》精彩内容和背后的故事,《国际肝病》诚挚邀请该部巨著的三位主编——陈成伟教授、于乐成教授和赖荣陶教授,深情回顾了我国药物性肝损伤领域从无到有、从起步到壮大的非凡历程。
阅读数:50详细阅读>>
消除肝炎 积极行动丨7.28乙型肝炎筛查和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专题研讨会在京圆满落幕
乙型肝炎流行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其疾病负担重。近年来,尽管国内外有关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基础、临床和新药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但距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危害”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7月28日是第14 个“世界肝炎日”,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由《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主办、《中华肝脏病杂志》编辑部承办的“肝脏疾病重点专题研讨系列会·乙型肝炎筛查和成人乙型肝炎疫苗接种专题研讨会(2024年7期重点号主题)”,旨在更好地推动实现WHO和“2030健康中国”目标,十余位专家学者针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综合防治、扩大筛查、疫苗接种及积极治疗等相关专题展开了广泛交流和深入分析,让与会者获益匪浅。
阅读数:65详细阅读>>
“肝路守护患者药品捐赠项目”成效显著,携手共筑和谐社会
我国是一个肝炎大国,各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基数巨大,其中又以乙型肝炎患者为甚。根据我国2020年的全国流行病学调查,HBsAg流行率为5.86%,估计有7500万例慢性HBV感染者。世界卫生组织通过模型估计,我国2022年的HBsAg流行率为5.6%,有7970万例慢性HBV感染者,占全球31.5%,占亚太地区的82.2%。众多乙肝患者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引发更严重的并发症。
阅读数:52详细阅读>>
JOH丨GLP-1R/GCGR双重激动剂为治疗MASLD提供新方法
据估计,全球有25%的成年人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ASLD)影响。MASLD的特征是在不饮酒或极少饮酒的人群中,肝脏中有5%或更多的脂肪变性(按体积计算)。MASLD是代谢综合征的肝脏表现,与肥胖、胰岛素抵抗和2型糖尿病(T2DM)密切相关。有20%~30%的MASLD患者进展为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其特征是脂肪变性、炎症和肝细胞气球样变,伴或不伴纤维化。估计20%的MASH患者将进一步发展为终末期肝病。体重减轻3%~5%可改善MASLD,而体重减轻≥10%与MASH消退和纤维化消退相关,表明肥胖在这些疾病发展中具有关键作用。近日,一项发表于Journal of Hepatology的研究表明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胰高血糖素受体(GCGR)双重激动剂或可治疗MASLD和肥胖。
阅读数:27详细阅读>>
JOH丨TIPS术后肝性脑病是否增加肝硬化患者的死亡率?
近日,意大利学者Silvia Nardelli教授等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Hepatology杂志上的研究发现,肝硬化患者在接受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后,即使发生显性肝性脑病(OHE),其死亡率并未显著增加。这一结论颠覆了既往人们对非TIPS背景下OHE负面影响的认识,为肝硬化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希望和管理策略。
阅读数:36详细阅读>>
黄爱龙教授:乙肝病毒持续感染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HBV)是引起乙型肝炎的病原体,属嗜肝DNA病毒科。HBV感染者血液中有三种形态的颗粒:Dane颗粒、球形颗粒和管型颗粒。通过这些颗粒的特性,就可以运用免疫学方法在血液中找到感染HBV的证据。近日,在2024年第十七届全国肝脏疾病临床学术大会上,重庆医科大学校长黄爱龙教授作题为《乙肝病毒持续感染的机制》的报告,深入剖析了乙肝病毒持续感染机制,揭示了宿主免疫反应异常与病毒逃避宿主细胞抗病毒效应的关系,不仅为理解HBV持续感染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开发治疗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阅读数:50详细阅读>>
全国爱肝日丨陈恩强教授:主动筛查、规范治疗、定期随访,让更多人远离肝硬化
2024年3月18日,我们将迎来第24个“全国爱肝日”,今年的宣传主题定为“早防早筛,远离肝硬化”。众所周知,慢性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以及代谢相关性脂肪性肝病,均是我国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主要诱因。对于肥胖、患有2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长期过量饮酒或慢性乙肝病毒感染的个体,即便目前尚未出现症状且转氨酶指标正常,若不加以治疗,仍有可能逐步演变为肝纤维化,进而发展成肝硬化,对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阅读数:38详细阅读>>
Gut丨赵宏教授团队:全面重建HBV整合基因图谱,揭示肝细胞癌促发机制
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是中国肝癌人群的主要致病因素。虽然肝癌中HBV整合事件早有报道,但其整合特征、整合机制以及HBV整合引起的基因组变异如何影响肝癌发生仍不十分清楚。特别是只有一小部分HBV整合发生于若干热点基因,而其他HBV整合的致癌机制亟待探索。近期,NATURE报道了一项针对中国肝癌人群的大规模、高深度全基因组测序研究,聚焦解析基因组亚克隆结构和聚集式变异事件。而与之形成呼应的是,2024年2月24日,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肝胆外科赵宏/蔡建强教授团队、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鲍莉教授团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分子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焦宇辰团队于Gut杂志(IF:24.5)在线发表了题为HBV integrations reshaping genomic structures promot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的论文,全面揭示了中国肝癌人群HBV
阅读数:33详细阅读>>